纖維纏繞編織是最古老的復合制造工藝之一,二戰后被用于生產固體火箭發動機外殼。到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商用繞線機也被用于制造纖維增強管、壓力容器和路燈桿。非常適合自動化,纖維纏繞速度快,成本效益高,可以創建輕質、高性能的結構。
傳統上,纖維纏繞編織在樹脂浴中浸漬纖維,然后再施加到旋轉心軸(工具)上編織,同時保持它們處于張力狀態。盡管濕式纏繞仍然流行,但也開發了使用預浸帶、絲束或干纖維的工藝,后者用作液體成型工藝的預成型件。通過改變纖維或膠帶放置的角度,纖維纏繞編織可以生產定制的層壓板,以有效地滿足一系列負載。通常,由于纖維/帶上保持張力,因此不需要進一步壓實。
可能會認為,這樣一個標準且廣泛使用的流程只會得到漸進式的改進。然而,特別是在過去幾年中,機器人技術和最新數字技術的增加使用顯著提高了纖維纏繞的生產速度和產品的復雜性也多樣化。